在AI技术飞速演进的时代,算法平台型公司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增长路径。共达地,作为一家专注于AI算法自动化开发与部署的平台型公司,凭借其业内领先的AutoML引擎和算法部署能力,已经在城市治理、交通、能源、应急、公安、无人机巡检等20多个行业成功落地。
然而,这家技术先锋企业也面临一个关键转型问题:如何从传统获客模式转向市场驱动业绩增长?为了推动这一战略调整,共达地选择与卫瓴展开合作。在过去几年的使用过程中,共达地市场部围绕线索管理、市场内容触达、销售协同展开了多项实操探索,并取得了显著成果。
1.技术型B2B公司在增长阶段的三大挑战
共达地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随着业务不断发展,从内部需求出发逐步展开。
在公司初创阶段,市场部仅提供物料做支持。随着转向市场主导获客,如何建立市场到销售的线索清洗与转交机制,成为提升效率的关键。
而后客户类型也不断趋向多元化发展,不同行业客户的触达方式、需求差异、决策流程各异,使得客户管理复杂性急剧上升。市场团队希望能更系统地管理客户画像与标签,辅助销售洞察客户行为轨迹。
同时,由于线上线下的获客渠道繁多:共达地运营着包括视频号矩阵、公众号、抖音号在内的多个渠道,同时参与大量线下行业展会。每一个触点都可能是高质量线索来源,但若缺乏统一管理平台,就容易错失商机。
(想了解更多共达地相关详情,可关注共达地官方视频号:共达地AI生意经、AI算法避坑侠、共达地GDDi、共达地无人机AI推荐官)
2.卫瓴·协同CRM在共达地的四大落地场景
企业想要让一套新的CRM系统充分发挥其价值,需要围绕业务需求灵活落地。从市场部推动、销售逐步接纳,再到管理层的常态化使用,共达地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使用方法论。
2.1.标签体系支撑精细化客户运营
基于企业微信的好友和客户群,共达地构建了多层级标签体系,包括来源渠道、行业属性、转化进度、群发频率等,帮助市场团队实现批量内容分发、沉默客户激活等多种运营动作。例如,当销售判断某条商机短期内难以转化后,市场部会接手运营群聊,继续内容触达和节奏保持,真正做到销售与市场的“接力协同”。
2.2.智能码追溯提升渠道投放效率
在多渠道运营中,智能码成为判断渠道ROI的重要依据。共达地运营负责人赵薇薇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我们在视频号矩阵、公众号、展会活动等多个入口投放智能码,不仅能精准识别客户来源,还能通过数据辅助我们优化渠道投放。比如某平台广告ROI偏低,正是借助智能码数据,我们迅速做出关闭决策,避免了资源浪费。”

(智能码)
2.3.资料库与电子名片降低销售沟通门槛
共达地构建了一套层级清晰、内容丰富的资料库体系,从行业案例到算法清单、再到产品Demo视频与合作案例,覆盖市场部与销售所需的全场景内容。同时,结合卫瓴的电子名片功能,实现市场统一模板配置、销售个性化DIY并存,既确保品牌一致性,又增强客户互动的灵活性。


(资料库)
值得一提的是,资料库的使用频次与销售行为数据也被市场纳入考核指标——哪些销售转发了什么资料?点击率是多少?这类数据成为推动销售提升内容使用频率的动力。
2.4.从“工具试水”到“日常协同”,推动CRM常态化使用
共达地在推广卫瓴·协同CRM使用初期,为了鼓励销售也能常态化使用客户画像、资料库、电子名片等功能,会根据使用频率制定激励政策。随着部分销售开始形成使用习惯,这些功能逐渐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
如今,新员工入职后也会接受使用卫瓴的标准化培训,系统逐步从“外力推动”转变为“日常自驱”。
3.市场-销售协同背后的“分工与补位”逻辑
“销售关心商机,市场关心客户”,这句在共达地内部达成共识的标语,正是他们构建协同机制的核心原则。
市场部不仅承担线索获取与筛选,还在销售跟进乏力或商机“暂缓”阶段接手运营任务。通过内容触达、需求再挖掘、行业痛点普及等方式,让客户在未成交的阶段也感受到持续价值输入。
同时,销售也能在卫瓴·协同CRM中查看客户浏览记录、资料下载路径等关键行为轨迹,更精准判断客户的潜在需求点,实现更具针对性的对话与转化。
4.结语:从工具使用到增长杠杆,CRM成为组织协同的中枢系统
对于共达地来说,不只是“用了一个CRM工具”,而是作为连接市场、销售、管理层之间的中枢平台,串联起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与动作。
赵薇薇总结道:“我们希望借助卫瓴·协同CRM,让市场部更好地帮助业务部门高效推动成交。在向市场主导转型的过程中,卫瓴产品的多项功能,已经成为我们团队最常用、最顺手的工具之一。”
未来,随着共达地持续在各行业拓展落地应用,卫瓴·协同CRM也将在支持更多业务线增长、客户信息透明共享方面扮演更关键的角色。
想要获取更多行业营销实践资料与成功案例?扫码获取完整版企业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手册!